1. 主页 > 交通出行

情绪自由,需要能力托底

  “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,就不要有善变的情绪”——此语如警钟,洞穿情绪恣肆与能力匮乏之间那道深邃的断裂沟壑。善变情绪若失去驾驭之力,便如脱缰野马,践踏过处,留下的是一片狼藉。

  情绪任性之下,残局如影随形。人心一旦被盲目的情绪洪流裹挟,便如坠入蒙昧云雾,理性明灯瞬间黯淡,致使判断失准,行为失控。社会心理研究早已揭示,当群体情绪如野火燎原般爆发时,个体极易被卷入集体无意识漩涡,理智与责任便在这狂澜中如沙堡般瓦解崩塌。回望历史,法国大革命后期那“雅各宾专政”的血腥岁月,正是被“革命激情”裹挟的民众在广场上呼啸而过,将无数生命推上断头台,却终究无法收拾这亲手酿成的惨烈残局,最终将革命本身也推入深渊。失控的情绪风暴卷过之后,留下的常是无人能拾的碎梦残骸。

  然而情绪并非洪水猛兽,真正能束缚其恣意奔腾者,乃是能力这无形之缰绳。所谓收拾残局的“能力”,其精髓在于对情绪“动而不随”的定力,是洞察事态、预见后果并有效化解的担当本领。晚清名臣曾国藩便深谙此道,早年性格暴躁,屡因情绪失控而得罪同僚。然而他痛定思痛,坚持每日三省其身,在日记中严厉剖析每一丝情绪波动,逐步修炼出“未来不迎,当时不杂,既过不恋”的沉毅功夫,终成一代名臣。苏格拉底亦曾叮嘱:“认识你自己”——此语之核心,正是提醒人们洞悉自身情绪起伏的规律与限度,而能力正是这条自我认知之路上最牢靠的基石。

  能力,实乃情绪自由真正得以生长的土壤。善变若无所忌惮,自由便成了放纵的伪装;而能力所照亮的边界之内,方是情绪自由得以舒展的辽阔天地。故真正的自由,并非情绪毫无拘束的飞扬,而是在清醒认知边界后,主动选择有所为、有所不为的庄严自律。此中真意,正是“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的至高境界。

  “收拾残局”的能力,实则是给情绪之马套上理性的辔头。情绪自由的真谛不在放纵,而在有边界的驰骋;它从不诞生于任性咆哮的刹那,而萌芽于每一次冷静审视自我能力的时刻。

  当灵魂深处能力的光辉照亮,情绪便不再是脱缰野马,而是能载我们安稳飞驰于人生旷野的骏骑——那光辉之下,正是我们真正自由与力量的王国。(杭州余杭:王怀海)

关注【高速宝】微信公众号

版权声明:本站所发布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具有公开性、共享性的信息,发布此信息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更正、删除。投诉举报:admin#chuanshi.cn(#替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