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与心的距离
人世间,我们总不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形:有人竭尽全力欲将他人塑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模样,或者急切试图代替他人走其脚下的路,却只落得两败俱伤。这样的徒劳,源于一个根本迷误:人皆以为他人是可被自己随意揉捏的泥团,或是可被自己任意调弄的丝线。
可我们终究不是泥团,也不是丝线。人如树苗,自有其内在生长的节律与方向;纵然风能摇动其枝叶,雨能润泽其根须,却终究无法替它决定那向上伸展的姿态。所谓“塑造”与“替代”,不过是妄图以自己为轴心,将别人全然纳入自己的轨道运行——如此,便如同试图将奔涌的山泉强行收束进自己狭窄的瓶口,水溢瓶裂的结局早埋藏于强求之中。
然而,那并非说我们只能成为彼此的孤岛。影响之泉却能在尊重之渠中流淌不息:它是阳光为万物留下温暖与光亮,却不试图改变树苗朝向天空的渴望;它又似那同声相和的琴弦,彼此以声波相激荡,奏出和谐之音,而各自仍完好地独立于各自的琴柱上。
人之交往的至高艺术,便是在这微妙平衡之间:恰如其分地施加影响,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持界限。我们只能像阳光那样去温煦照耀,只能如琴弦一般去应和共鸣——可我们终究无法代替他人去生长,也无法代替他人去发声。
当每个灵魂能如树一般独立而挺立,又如琴弦般各自清晰而彼此应和,生命便得以在彼此映照中舒展其最本真的丰盈姿态。独立而相望,彼此影响,各自生长——这或许就是心与心之间最恰切的距离:既不重叠,也不相离,在独立与连接之间,自有生命那深不可测的美悄然绽放。(杭州余杭:王怀海)
版权声明:本站所发布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具有公开性、共享性的信息,发布此信息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更正、删除。投诉举报:admin#chuanshi.cn(#替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