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上最便宜的长寿药,只有一个字:忙
俗话说:“人闲百病生,人勤寿自长。”年轻时,我们总以为清闲享福才是理想的生活,但随着年岁增长,渐渐懂得:无所事事的日子,犹如一潭死水,只会滋生焦虑、痛苦与孤独。
最好的养生,不是靠人参灵芝堆成山,而是简单的一个“忙”字。忙着,心就活了;动着,命就长了。反之,闲着闲着,一个人可能就废了。
古语有云:“身闲则百病生,心闲则万邪入。”人这一生,不怕吃苦受累,最怕的是彻底停下来。清代名医叶天士曾遇一位富商,年过四十便放下生意,整日在家品茶听曲。不到半年,他脸色蜡黄、浑身乏力,吃尽补药仍无济于事。
叶天士诊脉后提笔写下药方:“每日晨起,担水十桶,劈柴两担,种菜半亩。”富商大怒:“我花钱求诊,你却让我做苦力?”叶天士反问:“你如今四肢不动、气血停滞,再不劳作,五脏六腑皆要生锈。”富商将信将疑,咬牙照做。三个月后,他竟面色红润、步履生风,比吃药还灵验。
后来,叶天士对弟子说:“世人总以为鹿茸人参可以续命,却不知‘忙’才是活命的根本。”闲着,是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。很多人躺平之后一身病痛,不是命苦,而是自我放弃;不少人退休后迅速衰老,不是劳累所致,而是闲出了一身问题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。”人若长期不动,气血容易瘀滞,筋骨也会“生锈”,连大脑都会变得迟钝。要记住:闲,是福气的尽头;忙,才是活着的证据。
“忙”,是世间最便宜的长寿药。人只要还在呼吸,就该活动;只要睁着眼,就该有事可做——做到“人忙心不忙,心闲人不闲”。欧阳修曾说:“劳其行者长寿,安其乐者短命。”手上有事做的人,眼里有光;心里有方向的人,浑身是劲。
忙,不是瞎折腾,而是让精神有寄托,让气血有活路。唐代药王孙思邈幼年体弱,却活到141岁高龄。他一生行医著书、济世救人,百岁之后仍上山采药。白天问诊,他徒步走访乡里;深夜执笔,他整理医书典籍。徒弟劝他休息,他摆手道:“今日多记一味药,后世就能多救一个人。”
晚年时,他完成《千金方》,书中特别强调“常欲小劳”的养生理念。直至临终前三天,他仍在为病人配药,可说是“寿终于忙”。《吕氏春秋》有言:“精神安乎形,而年寿得长焉。”
“忙”,是上天赐予我们普通人的续命丹——不用花钱,却比人参灵芝更养人。忙碌,才能舒展筋骨、畅通气血,让大脑保持灵活、心态永不枯竭。手中有事,心里有盼,人自然就有使不完的力气。
曹操诗云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”比身体更怕停的,是人的精气神。五十岁不是终点,而是命运馈赠的第二人生。前半生为儿女奔波,后半生要为自己忙碌。真正活得通透的人,早已懂得在忙碌中滋养自己。(杭州余杭:王怀海)
版权声明:本站所发布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具有公开性、共享性的信息,发布此信息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更正、删除。投诉举报:admin#chuanshi.cn(#替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