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景
村里的风景,向来是细水长流般平静的存在,它无甚波澜,却如一位缄默的老妪,自有其耐看之处,自有其温润的抚慰。
村舍东一处,西一处,疏落而居,被一条泥泞土路牵系着。路旁是歪斜的篱笆,野草在缝隙间肆意滋长,探头探脑,甚至已结出细小的籽实;檐下竹竿上,晾晒着褪色却干净的衣被,随微风轻轻摆动——一切仿佛在时间中从容浸透,染就了素朴的底色,却于不紧不慢中悄然沉淀了某种难言的安稳。
然而,乡村的不便亦如影子般随行。雨后土路被车轮碾压出深深沟壑,泥泞裹足,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艰难;夜里电压不稳,灯光摇曳,昏黄如豆,映得人影在墙壁上忽长忽短,摇曳不定;至于货物流通,更是如同迟滞的溪水,偶有需要的物件,小卖部里常常是寻不见的,只能等隔三差五的集市了。
可奇妙之处在于,生活的缝隙里,总流淌着温热的抚慰。一日我家灶上正忙,偏偏酱油告罄,向邻居家开口借时,邻居婶子二话不说,竟直接递来一瓶满满的:“拿去用着,莫惦记还!”隔天,我家新蒸的馒头出笼,暄软洁白,我立刻也捧上几个送过去。东西在邻人之间往来,情谊也在无声传递——原来最熨帖的暖意,便藏在这无需计算的“借”与“送”之间。夜幕垂落,灯火如星子初升,我们常聚在村头大树下,摇着蒲扇,闲话桑麻,一天的疲乏便在晚风与笑语里悄悄溶解了。此刻抬头,满天星辰仿佛也离得格外近,伸手可掬,如缀满黑绒的碎钻,静静覆盖着尘世安眠的屋顶。
离开村子很久了,如今每每忆起,心中浮起的竟不是城里霓虹的闪烁;那曾经绊住脚步的泥泞小路,那昏暗灯下围坐的笑语,还有邻家递来的那瓶酱油的滋味,竟在记忆深处酿成了最醇厚的暖流——它无声浸润,慢慢洇开,是心之一隅的活水,足以抵御所有喧嚣世界里的寒凉。
人世的乡愁,原来正是泥土深处涌出的暖泉。它纵使裹挟着泥泞与粗朴,却终将流向心田,成为我们用以滋养灵魂、抵御世路风尘的活水之源——那活水无他,不过是人心暖意与泥土腥气在岁月里悄然酿成的。(杭州余杭:王怀海)
版权声明:本站所发布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具有公开性、共享性的信息,发布此信息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更正、删除。投诉举报:admin#chuanshi.cn(#替换成@)